報道:奶粉生意為什么突然不香了?
依靠高端化定位與營銷,飛鶴賺得盆滿缽滿,70%的毛利率比賣水的農夫山泉還高出10個百分點。不過,隨著出生率下滑、產品越發(fā)同質化,以及價格戰(zhàn),飛鶴想要單純依靠營銷維持高端化這條路變得越來越難。
作者丨齊敏倩
編輯丨劉肖迎
(資料圖片)
一直以來,人們普遍認為“孩子和女人的錢最好賺”。其實,現在孩子的錢也沒那么好賺了。
2021年,奶粉行業(yè)走到了過去十多年來最艱難的時刻。上游廠商到中間的代理商、下游的渠道商,全都逃不過“內卷”二字。
出生率下滑、產品越發(fā)同質化,嬰幼兒配方奶粉(以下簡稱嬰配粉)早已到了存量競爭的階段。自2020年開始的“價格戰(zhàn)”延續(xù)至今 ,有專家估計20 21年三分之一的母嬰店倒下了。
“五六年前一個月還能賺2萬,現在不虧就不錯了。”經營母嬰店的趙德感慨道。
上游生產廠家的日子同樣難過,就連原本最能賺錢的飛鶴,2021年的業(yè)績增速也大幅下滑。其中,公司凈利潤更是罕見下降。
受此影響,飛鶴股價也大幅回落,截至7月1日收盤,已較2021年初高點暴跌了約60%,市值蒸發(fā)1445億港元。
奶粉界“吸金王”
2008年9月16日,在《新聞聯(lián)播》報道三聚氰胺嬰幼兒配方奶粉事件的8分鐘里,幾乎所有乳制品企業(yè)的高管都懸著一顆心,生怕提到自家的公司。
三聚氰胺事件,成為我國乳業(yè)尤其是嬰配粉的分水嶺,國外品牌趁機崛起,國產品牌重新洗牌。
飛鶴也趁機逐漸從黑龍江的地方乳企發(fā)展到全國。“一句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收獲了多少人的心啊,特別是‘更’這個字,太巧妙了。”趙德這樣感慨道。
尤其是2017年以后,飛鶴的增長速度像“開掛”一般,還因此多次備受外界質疑財務問題、被做空。
2017年至2021年,飛鶴的營收復合增長率為40.2%,同期澳優(yōu)為22.6%,貝因美則-1.2%左右。2021年,飛鶴市場占有率約為18.6%,是我國嬰配粉行業(yè)市場占有率最高的品牌,營收227.76億元,約是澳優(yōu)的2.6倍、貝因美的9倍,利潤為69.15億元,是澳優(yōu)和貝因美加起來的6.4倍左右。
飛鶴的盈利能力在同行中堪稱一騎絕塵,2019年以來,公司的毛利率維持在70%左右,比同行高出20多個百分點。這樣的毛利水平,甚至比把鐘睒睒送到首富之位的農夫山泉水都高出10個百分點。
凈利率方面,飛鶴同樣遠遠領先同行。2017年至2021年,公司的凈利率基本在20%—40%之間,同行中的澳優(yōu)則維持在8%—13%左右。
強大賺錢能力下,飛鶴自然也就變得很有錢。
2017年至2021年,飛鶴的資產負債率從49%左右下降了20個百分點到29%左右。尤其是2019年之后,飛鶴的有息負債逐漸減少,同時公司的現金及等價物卻在增多。
2021年末,公司賬上有96.29億元貨幣資金和75.4億元結構性存款,合計占總資產的55%,而全部有息負債不到10億。
公司賺得盆滿缽滿,公司高管的薪酬也是給的很大方。 2019年,飛鶴在港股上市,當年高管的薪酬就漲了幾倍。2019年和2020年,冷友斌本人兩年合計薪酬(包括股份結算金等)達到1.1億元;同期,公司高管薪酬合計約3.1億元。這樣的薪酬水平,在所有上市公司中也排在前幾位。
銷售費用驚人
飛鶴的高毛利,得益于公司的高端化定位。
國產嬰配粉品牌大多走中低端市場的路子,但飛鶴卻堅持高端化,冷友斌就曾說過,飛鶴的奶粉“折合成公斤,全世界最貴”。
(冷友斌)
根據新加坡競爭局對各國奶粉消費均價的統(tǒng)計數據,我國奶粉消費均價約為250元/900g,遠超世界平均水平的150元/900g。其中,飛鶴幾乎是國產奶粉的最高價。
飛鶴的超高端產品主要為星飛帆和臻稚有機系列,其中,星飛帆一段淘寶旗艦店價格為348元/900g;臻稚有機約為353元/700g。東方證券數據顯示,2014年到2020年飛鶴高端和超高端產品營收從9.9億元增長到了137.7億元,占公司營收比重為74%。
冷友斌早就把消費者的心理琢磨透了,他覺得把奶粉賣這么貴,和消費者的認知有關——貴的就是好的,“飛鶴也有200元以下的產品,但是銷量不好”。
某種程度上,消費者對國產奶粉的不信任,刺激了高端嬰配粉的發(fā)展。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2014年到2018年,超高端和高端奶粉的總計市場占有率從22%提升到了37.9%。踏準高端化路線后,飛鶴也迎來業(yè)績爆發(fā)。
除此之外,營銷也是支撐飛鶴高增速的重要因素。
2018年,飛鶴請了章子怡做代言人,之后又請了吳京代言,還冠名了許多電視節(jié)目。雖然“章子怡的孩子到底喝不喝飛鶴奶粉”一直是網友熱議和吐槽的點,但對飛鶴來說,錢卻是實打實的花出去了。
2021年,公司的銷售和分銷成本從2017年的21.39億元,增長至67.29億元,銷售費用率為29.54%。 這意味著,公司賺回來的10塊錢收入中,有3塊錢左右都用在了銷售費用上。
在同行中,飛鶴的銷售費用率也排在前列。2021年,伊利、蒙牛和澳優(yōu)的銷售費用率分別為17.5%、26.6%和27.2%。
渠道,對快消品而言同樣至關重要。
2008年之后,外資品牌在一二線城市的嬰配粉市場上,占據著絕對優(yōu)勢。2014年,外資已經占據了一二線嬰配粉市場的80%以上,國產奶粉品牌則被“擠壓”到了三四線城市。
下沉市場的消費崛起,以及母嬰店、電商等新渠道的興起,給了國產品牌彎道超車機會。其中,飛鶴吃到了最多的紅利。
乳業(yè)專家宋亮認為,飛鶴的崛起跟公司強大的地推能力密不可分。近幾年,飛鶴在原有地推團隊的基礎上利用激勵手段吸引了不少優(yōu)秀地推人才,直接拉動了銷售額的增長。據他了解,飛鶴奶粉每年會在全國進行幾十萬場地推活動,而其他國產品牌一年只有幾萬場。
趙德告訴市界,“奶粉終端有很多廠家活動,但是很多企業(yè)都執(zhí)行不到位,到了終端就完全變味了,但飛鶴很不一樣。”
從行業(yè)整體看,2008年到2019年,我國嬰配粉銷量一直上升,這也給飛鶴提供了助力。
自身產品定位、渠道理順后,碰上嬰配分銷量增長的“大時代”,飛鶴就這樣“起飛”了。
艱難的一年
俗話說“時勢造英雄”,2020年開始,我國嬰配粉銷量開始下滑,行業(yè)進入存量競爭階段。飛鶴94%以上的營收來自嬰配粉,自然也難獨善其身。
在經歷了四年的高速增長后,2021年飛鶴明顯“慢”了下來。
從營收上看,2021年,飛鶴營收為227.76億元,同比增長22.5%。雖然依舊在正增長,但其增速卻同比下滑了13個百分點。利潤方面,2021年飛鶴實現凈利潤69.15億元,比上年同期少了5.2億元。
除了行業(yè)的影響,2021年伊利收購了澳優(yōu)乳業(yè),對飛鶴也是一個不小的“威脅”。2021年伊利旗下的嬰配粉品牌金領冠營收破百億,澳優(yōu)營收接近89億元,二者加起來的體量和飛鶴接近。在宋亮看來,當下,行業(yè)市場集中度不斷增強,這對飛鶴來說,是個不小的壓力。
比增速放緩更值得警惕的是,飛鶴想要單純依靠營銷維持高端化這條路變得越來越難。
拉長時間線我們會發(fā)現,飛鶴高端化以及重視營銷這條路能跑通的關鍵是,消費者對于國產品牌的不信任,和對高價產品的“崇拜”。
但是,隨著消費行業(yè)的變化,飛鶴崛起的土壤也在發(fā)生變化。現在相當一部分消費者,尤其是90后、95后消費者都從原來的崇拜品牌、高價產品,過渡到重視性價比的階段。
現在嬰配粉產品同質化又十分嚴重。配方中添加的乳鐵蛋白、DHA等營養(yǎng)成分,每個品牌之間相差并不多,飛鶴在這方面并無明顯優(yōu)勢。
“重營銷、輕研發(fā)”一直是外界經常質疑飛鶴的點,過去三年,公司的研發(fā)費用分別為1.71億元、2.65億元和4.26億元,2021年其研發(fā)費用率僅為1.87%。無論是跟公司30%左右的銷售費用率相比,還是跟同行相比,這樣的研發(fā)投入都算不上特別突出。
(飛鶴品牌形象大使章子怡)
冷友斌曾經解釋過這個問題,他表示,乳制品企業(yè)和其他企業(yè)不同,很多研發(fā)費用其實算進了生產成本里。飛鶴品牌部員工告訴市界:“研發(fā)方面其實是一直持續(xù)在投入,比如乳清、乳鐵蛋白等,只是我們宣傳工作沒做好。”
除了產品同質化問題,從2020年開始的價格戰(zhàn),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飛鶴在消費者心中的價值。
“從2020年到去年,奶粉的動銷價格大概下降了15%—20%。”宋亮表示。
銷售終端對價格戰(zhàn)更有體會。趙德深感疲憊地說道:“比如進價50元的東西,我賣60元,別人為了流量就能賣55甚至45元,前幾年根本沒這種情況。”
短期來看,終端的價格戰(zhàn),不影響企業(yè)的批發(fā)價格,對其直接影響較少。但從長期看,終端價格戰(zhàn)會影響產品在消費者心中的價值,從而對其產品定價產生影響。
“今天賣300塊錢,換個店,換個時間又賣250塊錢了,消費者就不知道你到底值多少錢了。”宋亮說道。
越發(fā)激烈的價格戰(zhàn)把母嬰店也拖垮了,趙德告訴市界:“之前賣一桶奶粉能賺100塊錢,現在賺20就不錯了,而且像飛鶴這樣的大品牌利潤更低。”
母嬰店的日子不好過了,長久下去,依靠母嬰店發(fā)展起來的飛鶴自然也或多或少受到影響。
對飛鶴甚至整個奶粉行業(yè)來說,一個突飛猛進的時代終究還是過去了。
責任編輯:hnmd004
- 報道:奶粉生意為什么突然不香了?2022-07-10
- 【天天播資訊】出海周刊05期 | 為你領讀2022-07-10
- 環(huán)球觀速訊丨優(yōu)酷港劇場兩份片單背后,港劇2022-07-10
- 世界快看點丨北上廣容不下“雪蓮冰”,十八2022-07-10
- 焦點簡訊:銀保監(jiān)會劉福壽:經濟下行壓力映2022-07-10
- 世界微資訊!私募發(fā)行市場回暖,6月私募基2022-07-10
- 熱資訊!中國鐵塔換電服務累計超6億次 減2022-07-10
- 世界熱資訊!五家茅臺冰淇淋旗艦店今日同步2022-07-10
- 世界焦點!特斯拉:已在中國建成開放1200+2022-07-10
- 世界球精選!國泰君安:核心CPI顯示服務消2022-07-10
- 全球快看:六部門:禁止銷售“軍”字號煙酒2022-07-10
- 頭條:安倍遇刺身亡!日本氫能社會能否實現2022-07-10
- 天天最新:國內首個海島“綠氫”示范工程投2022-07-10
- 觀天下!中國鐵塔換電服務累計超6億次 減2022-07-10
- 視點!特斯拉:已在中國建成開放1200+座超2022-07-10
- 天天熱頭條丨電力行業(yè)加快綠色發(fā)展2022-07-10
- 環(huán)球微速訊:國內首個海島“綠氫”示范工程2022-07-10
- 天天熱資訊!安倍遇刺身亡!日本氫能社會能2022-07-10
- 焦點消息!專家:俄烏沖突加速全球能源轉型2022-07-10
- 天天熱點評!深度長考:中國創(chuàng)新藥觸底了嗎2022-07-10
- 華誼兄弟王忠軍王忠磊與相關方達成和解 被2022-07-09
- 德事北京以靈活辦公模式激活企業(yè)辦公需求2022-07-09
- 環(huán)球微資訊!2021年末普惠小微貸款余額同比2022-07-09
- 當前報道:7月8日0-24時,遼寧省新增1例境外2022-07-09
- 世界微動態(tài)丨10.5GW!大唐2022-2023年度光2022-07-09
- 環(huán)球看點!大悅城:因股權退出定價糾紛,公2022-07-09
- 微頭條丨最高1.61元/Wh!智光儲能、陽光電2022-07-09
- 焦點速看:谷歌計劃分拆廣告業(yè)務以阻止反壟2022-07-09
- 全球今頭條!國際能源網-儲能日報·速覽【72022-07-09
- 快訊:中國6月CPI同比增加2.5%,預期2.4%,2022-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