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島持續推動縣域科創能力躍升
2021年、2022年、2023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分別為0.95%、1.51%、1.77%,連續3年實現快速增長
2024年
新增省級以上創新平臺8家,市級創新平臺29家,縣域所屬創新平臺18家
有效發明專利8059件,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為26件,位居全省第一
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為45.2%
成功爭取省科技廳500萬元平臺專項資金
3月31日,秦皇島市委宣傳部、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秦皇島市科技局介紹了2024年縣域科技創新躍升計劃實施情況。2024年,秦皇島市科技局緊緊圍繞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扎實推進縣域科技創新能力提升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在創新投入方面,秦皇島市各縣區持續加大財政科技支出,優化資金使用結構,確保科技創新資金的有效投入。通過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支持,各縣區在科技研發、平臺建設、人才引進等方面得到了有力保障。特別是2021年、2022年、2023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分別為0.95%、1.51%、1.77%,連續3年實現快速增長,為科技創新提供了堅實的資金保障。
在創新主體培育方面,秦皇島市通過構建科技型企業梯度培育體系,推動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持續增長。截至2024年底,全市高新技術企業達到450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935家。
在創新條件方面,秦皇島市積極推動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提升縣域創新實力。2024年,秦皇島市新增省級以上創新平臺8家,市級創新平臺29家,縣域所屬創新平臺18家。
在創新產出方面,2024年,秦皇島市有效發明專利8059件,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為26件,位居全省第一。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為45.2%,比上年增長9.1%,顯示出高新技術產業對整體工業經濟的積極貢獻。
在創新管理方面,秦皇島市不斷完善科技管理機構設置,加強科技政策的落實和配套措施的制定。通過建立協調聯動機制,加強與縣區科技管理部門的溝通,確保各項科技創新政策和工作部署得到有效落實。同時,秦皇島市還積極爭取上級支持與獎勵,推動縣域科技創新工作不斷邁上新臺階。
去年,成功爭取省科技廳500萬元平臺專項資金,支持高價值成果落地,推動綠色生物制造產業發展。按照《關于加快推進新時代人才強秦建設的若干措施》,對新建省級、市級創新平臺分別給予20萬元、5萬元支持,兩年來,共支持資金近300萬元,促進人才支撐平臺發展。(記者王震軍)
責任編輯:hnmd004
- 秦皇島持續推動縣域科創能力躍升2025-04-08
- 1至2月秦皇島經濟延續回升向好態勢 裝備制2025-04-08
- 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丨金融服務加碼 為2025-04-08
- 拉薩市2024年GDP突破900億元 達到990.04億元2025-04-08
- 清明假期 全國鐵路共發送旅客8588萬人次2025-04-08
- 用“算力”提質增效 撬動生豬產業升級2025-04-08
- 重慶江津區:告別“單打獨斗” “抱團發展2025-04-08
- 江西九江共青城:巧用綜窗改革“加減法”優2025-04-08
- 江西進賢:“一根針”加速穿起“新醫線”2025-04-08
- 中國版平準基金來了 釋放穩市強信號!2025-04-08
- 陶香與樂聲共鳴!仰韶用“吹”講好中國故事2025-04-08
- 葡萄牙移民局前董事訪問海那邊,共話葡萄牙2025-04-08
- 銀行業加速不良資產處置 優化結構服務實體2025-04-07
- 重磅|花再首款充電寶上市,FINE GO10自帶2025-04-07
- 梅州平遠借力粵港澳大灣區優勢推動優品走向2025-04-07
- “運動宇宙·幼兒家庭版”新品發布,AI科技2025-04-07
- 嘉泰激光“風神”領航,重塑激光切割效率版2025-04-07
- 人保車險-換新車了,別忘了給它選個好車險2025-04-02
- 第七屆奚仲獎發布:以創新為舵,引領行業品2025-04-07
- 交通運輸部:3月31日至4月6日全國貨運物流2025-04-07
- 1斤20元!你愛吃的“它”,即將大量上市!2025-04-07
- 清明假期北京文娛類消費金額同比增長12.6%2025-04-07
- “海棠經濟”點燃天津春日消費熱潮2025-04-07
- 政策助推創新鏈產業鏈兩“鏈”相融2025-04-07
- 科技驅動社區商業新生態,集小店開啟數智化2025-04-07
- 20億件近千億元!這個小鎮給全球兒童做衣服2025-04-07
- 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加強商業銀行互聯網助貸2025-04-07
- 線上線下商品經營預期均有改善 4月零售業2025-04-07
- 金融“活水”澆灌培育新質生產力2025-04-07
- 從春招市場看人工智能產業人才供需2025-04-07